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投資者情緒:分析市場的第三條路徑


投資者情緒:分析市場的第三條路徑
作者:高談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2011-05-21 12:41:14
  對于市場分析,很多投資者一般從基本面和技術面出發,事實上,投資者情緒分析也是一個很好的角度。它的最終指導意義在于——市場貪婪我恐懼,市場恐懼我貪婪。
  目前國內分析投資者情緒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用問卷調查等形式來統計;二是通過對新聞關鍵詞挖掘來分析編制;三是用成交量、價格漲跌等市場數據建立量化模型。
  調查問卷型
  對于投資者的情緒,不少媒體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統計。
  第一財經日報《財商》每期都會推出一個市場調查,騰訊財經、鳳凰網等網絡媒體也會定時推出調查。央視則會在財經欄目中每天發布投資者信心指數。
  媒體提供的情緒指數比較直觀,但是投資者往往難以判斷其樣本的代表性;而且往往只提供近幾個交易日的數據,投資者難以與更長期的情緒指標進行對比。
  例如,央視分別設立了分析師信心指數和投資者信心指數。以問卷形式統計投資者對後市的觀點,根據樂觀程度不同,分為“看漲”、“看平”、“看跌”三種。通過問卷調查分別計算看好、看平和看跌的比例。
  從過往數據看,央視制定的這套指數中,分析師情緒和投資者情緒往往會出現背離。例如,從2011年1月21日到2月24日,分析師情緒指數一路下滑,並在2月24日接近0;而同一時段,投資者情緒指數則較為平穩,並在2月24日顯著上升。對比該時段的上證指數走勢發現,在前期下跌之後,2月24日恰好為短期底部。
  新聞關鍵詞挖掘型
  “當《華爾街日報》頭版以大量的篇幅指出‘熊市來了’,那市場機會可能真的到了。” 金證導航技術暨運營總監金學偉告訴記者。媒體的大眾屬性常讓它具有反向指標的意味,當主流媒體都認為市場不行的時候,反映了投資者的過度悲觀。
  一些研究機構決定將這種效應量化處理。
  長江證券金融工程部就借鑒國外經驗,用計算機程序在每天夜間自動挖掘主要媒體當日的財經新聞,再計算出文章中關鍵詞匯出現的頻率,總結新聞中對股市的判斷,于當日股市開盤前給出輿情指標,這些指標分為強烈看多(對應分歧較小)、看多(對應分歧適度)、中性偏多(對應分歧較大),看空方面分類亦然。
  “我們其實是將情緒這種很難量化的東西量化表現。”長江證券金融工程部俞文冰告訴記者。
  不過,我們發現輿情指標見頂時,市場並不一定見頂。
  例如2007年10月16日上證綜指創下6124點的歷史新高,根據長江證券提供的數據,當天的輿情指標為69.9,並非該階段的頂部。在6124點之前,該指標多次出現80以上的高值。
  對此,俞文冰告訴記者:“這個指標並不是和具體的大盤指數對應,而是反映一段時間內的市場情緒變化。我們將輿情指標劃分為五個區間,當指標達到高位時容易發生行情反轉下跌;當輿情指標下跌到低位時,行情可能會觸底反轉;而輿情指標在非極端位置的時候呈現出趨勢性的特徵,也就是高低和市場漲跌相對應。”
  俞文冰告訴記者:“比如同樣是輿情指標運行到85,如果是在2009年之後的震蕩市,市場反轉的概率很大。但如果在2006、2007年的情況是輿情超過85達到90也並沒有出現反轉。”
  從長江證券提供給記者的數據看,2006年到2007年市場情緒高漲,輿情指標多次達到90以上。而2008年之後至今,輿情指標一直未觸及90高位。
  這是否說明輿情指標並不具備解釋力?
  俞文冰認為,雖然輿情指標並不完全和大盤擬合,但是它依然能夠成功記錄當時的市場情緒。“這主要和宏觀經濟的大環境有關,那是因為2007年在資金不斷涌入的情況下,指標也隨著市場不斷地創出新高。同樣,2008年由于市場熱情急劇下降,輿情指標也不斷創出新低,出現輿情指標低于40也沒有反彈。所以輿情指標的確能夠幫助我們記錄歷史上的市場情緒。”俞文冰告訴記者。
  相同輿情指標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不同指示作用,增大了投資者運用輿情指標的難度。長江證券的解決辦法是為客戶提供研究報告,發布在現有市場環境下對于指標的解讀,比如,在2009年之後,85被認為是促發行情反轉的關鍵點。
  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長江證券將輿情指標在60以下視為市場過度悲觀,可能出現反轉;60~65時,市場較為悲觀,往往是下跌中繼;65~75是中性;75~80是樂觀,往往是市場處于上升過程;80以上說明市場過度樂觀可能反轉。
  對于目前的行情,俞文冰認為就現在的市場環境來看,輿情指數已經到了60以下,市場是過度悲觀了。
  “國外已經有人將輿情指標運用于量化交易,不過經過我們的測算,目前國內的數據質量還不支持我們這樣做。我們主要是用于對市場環境的記錄。”俞文冰告訴記者。
  交易數據型
  一些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金融工程部門會制定情緒指標。中信證券、申銀萬國證券、平安證券等都有相關的研究。
  它們的共同點是選取的數據都是成交量、首日IPO漲幅等交易數據,通過修正之後建立多因子模型。
  例如,平安證券制定的情緒指數主要運用了市場換手率、市場PE、IPO首日漲跌幅、封閉式基金折溢價率、新增開戶數等指標。
  他們同時指出由于IPO首日漲跌幅、市場的換手率和封閉式基金折溢價率等指標直接使用可能對市場情緒的把握有所偏差所以需要將指標進行調整。
  而申銀萬國則運用了更多的指標,包括當月已公告的上市公司數、當月已公告增發融資的上市公司數、A股凈開戶數、IPO首日溢價水平等等。
  對于情緒指數的投資指導意義,平安證券認為:“該指數大體上與上證綜指的走勢一致,可見該指數在量能上與指數保持一致。從小周期看,該情緒指數在大盤下跌時領先大盤反應,可以作為先行指標,在大盤上漲時,該指數滯後大盤反應,可以作為確認指標。”
  記者了解到,國外用數量化方法設計的情緒指數常見的有Put/Call Ratio、VIX 指數、EMSI 指數。
  平安證券報告中指出:“不過,國外指數大多數從期權市場取得數據,而國內沒有期權市場,所以只能通過股市交易數據建立模型。”
  “幾十年來,國內外許多投資者試圖用情緒指標來破解市場奧秘,但是都以失敗告終。”金學偉告訴記者。
  華泰柏睿基金投資總監汪暉告訴記者:“投資的藝術所在就在于情緒並非能夠完全量化,雖然我們的金融工程部門也會做類似的指標,不過,情緒指標並沒起到決策作用。”
  從申銀萬國報告中的數據來看,情緒指數在歷史上一些階段的確和滬深300指數較為貼合。例如2003年2月到2005年4月,申萬的情緒指數與同期滬深300走勢基本保持同步。
  但是在2005年10月,牛熊轉換時期,申萬情緒指數並沒有發生應有的轉換。申萬在報告中指出:“這是由于受到了外部政策的衝擊,當時滬深股市停止發售新股給股改讓路,使得指標中IPO首日溢價率和新發公司數等兩個指標缺失,無法正常反映情緒變化。”
  另外,此前一直與滬深300保持同步的情緒指標,在2009年7月到10月表現之後,申萬在報告中解釋:“此時的情緒指標不再表現出助漲助跌的作用。”
  對情緒指標的質疑集中在該指標的穩定性上。
  “這類指標的穩定性可能大大不如我們的想象。由于指標主要使用市場化數據,制定交易策略一定會優化,但是優化過後很難保證樣本外的有效性。只要市場出現了之前沒有的情況,這種指標就可能失效。”上海某大型券商金融工程部研究員告訴記者。
  “這類指標的隱患在于,人類情緒的復雜性決定了它不可能完全被交易數據所反映。而制定量化指標的目的在于將主觀判斷降到最低,但是情緒指標的使用仍然要靠主觀判斷輔助,這大大限制了指標在數量化交易中的運用。”金學偉告訴記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