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網路轉貼:狼來了 [伯樂戰法]


         有一位記者曾經問贏得世界冠軍的羽毛球選手“熊國寶”:「“你能贏得世界冠軍,最感謝哪位教練的栽培?”」
 
 他想了想,坦誠地說:「“如果真要感謝的話,我最該感謝的是【我自己】。就是因為沒有人看好我,我才有今天。”」
 
 原來他入選國家代表隊時,只是個綠葉的角色,雖然球已打得不錯,但從來沒有被視為是能為國爭光的人選。

他沉默寡言,年紀又比最出色的選手大了些,沒有一點運動明星的樣子。

教練選了他,並不是要栽培他,只是要他陪著明星選手練球。
 
 有許多年,他每天打球的時間都比別人長很多,因為他是那些隊友的最佳練球對象。

球拍線斷了,他就換上一根線;鞋子破了就補一塊橡膠;球衣破了就補塊布。
 
 有一年他墊檔入選參加世界大賽時,第一場就遇到最強勁的對手,大家都認為他是去當【犧牲打】的,沒有人在意他會不會贏。

沒想到他竟然勢如破竹地一路贏了下去,甚至贏了教練心中最有希望奪冠的隊友。
 
 最終,他得到了【世界冠軍】,一戰成名。

沒有伯樂,他一樣證明自己是千里馬!
 
 他的故事,令很多人感動。
 
 我們當學生的時候都唸過一篇有關【千里馬】的文章。大意是這樣的~

「有伯樂,才會有千里馬!如果沒有伯樂的話,本來資質優良的千里馬,很可能淪為每天做苦工、在馬厩裡悶頭吃劣草、病死了也沒人知道的庸常之馬。」
 
 漸漸地,大家都相信,一定要有伯樂出現,發現自己的潛能,並且盡力栽培,自己的天賦才能夠發揚光大。
 
 於是,有很多人自認為是【懷才不遇】的千里馬,一直埋怨時勢不濟,為什麼伯樂沒有出現,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天才之資。
 
 其實,仔細檢視,每位伯樂所扮演的都不是【一路扶持、始終相依】的角色,多半只是一個使他走向某一條路的啟蒙者、一位曾經鼓勵過他的恩師、一個精神支柱,甚至是一個曾經打擊過他、說過重話的人。

他或許陪過成功者一段旅程,但終須放手,最重要的障礙還是靠成功者自己跨越。

成功的人其實都是【自己的伯樂】,只是很多人不敢完全歸功於自己。
 
 千里馬一樣要練跑,才能日行千里。

如果成功者是千里馬的話,那根要自己跑快一點的鞭子,百分之九十九是握在自己手中的,方向也是自己操緃的。
 
 奔馳向前的能量,則是來自於心中源源不絕的【熱愛】。

願你我都是自己的伯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