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知道很會讀書的秘訣在於自主的學習。而自主學習的方法之一就是有好奇心。
猶太人不因孩子犯錯而處罰孩子,反而透過所犯的過錯來教育孩子。例如孩子不慎摔破杯子,猶太父母不會責罵孩子,反而問孩子為什麼杯子不是往天上去,而是往地上掉。這是一個解釋萬有引力的好機會。
自己喜歡的事,會做得最好。—塔木德
學習就像蜜一樣甜
怎樣才能夠快樂地念書呢?
這是養育孩子的父母最關心的一件事。不管是什麼,只要開心就不難。猶太人教導孩子讀書是快樂的事。只要有一次覺得讀書很煩,這種感覺就會一直存在,而且不多久就會放棄讀書。
對我們來講,猶太人終身讀書是不可思議的,因我們一聽到讀書就頭痛、打呵欠。那是因為我們未曾經驗過讀書的快樂。
猶太人可以終身讀書的原因是把讀書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小時候一開始讀書就把識字看成快樂的事,就可以快樂和自主地讀書。猶太孩童三到五歲打開律法書的時候,父母親會在書頁上滴上蜂蜜,
讓孩子親舔紙上的蜜。這樣,讀書就像舔蜜一樣。在一開始讀書的時候,就讓孩童嚐到讀書的甜蜜滋味。
韓國父母口中一直說要讀書,但如此卻讓子女失去對讀書的好奇心,也造成反效果,抹去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其實,對連字都還沒完全認識的孩子們來說,
根本難以讓他們理解讀書是一件甜蜜的事,但卻可以讓他們透過味覺來感受。
在以色列,學校會辦很多活動來讓孩子們知道讀書是很快樂的事。小學入學第一天就教學生讀書是甜蜜的。老師讓剛入學的新生用蜂蜜寫希伯來文的二十二個字母。
寫完之後,老師跟學生們說:「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的二十二個字母是讀書的起點,是像蜜一樣又甜又好吃」。或者,也有老師給學生在上面有用蜂蜜寫字的蛋糕,吃了蛋糕的孩子會覺得讀書是快樂的事。
這種活動對小孩來講,可以建立起對讀書的正面印象,並且以快樂的心態來學習。無論如何,起頭是最重要的。
塔木德裡面這樣描述:年幼時候的學習像是在新紙上寫字,年長之後的學習則像是在皺褶的紙上寫字。開始讀書的時候,建立起對讀書的美好印象是重要的。
適性的讀書方式
讀書本是件快樂的事。光是想像自己喜歡的音樂、運動、遊戲等,就讓人覺得很開心。所有小孩都會期待第一天上學的日子,但是過了不久,學校卻成為令人煩厭的地方,連讀書也變得無聊。為什麼呢?
學校的學習怎會變得無聊呢?問題出在學校。因為讀書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是成為一種義務。不喜歡讀書的孩子,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嚐到讀書的美味,早早就放棄了。
小孩應該有適性的讀書方式,配合自己的能力和特質,而不能一視同仁,只一味強調讀書,否則就會有跟不上的孩子。
也許想像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但如果不能學以致用,讀書還是讓人快樂不起來。但是如果好好學習之後,可以派上用場,就會開始期待更多的學習。
例如學習吉他,如果可以想像將來學成之後演奏的光景,就會怦然心動。學習過程中或許會有挫折,但如果對學成之後有所想像,就可以持續努力下去。
沒有人一開始就討厭讀書。學習是很快樂的事。能夠兼顧學用的自主學習是必要的。不喜歡讀書的理由是只有學習書本中的理論,卻無法加以運用。
開始讀書的時候,如果能夠知道讀書的用處,會讓人更願意學習,也會更快樂。
以不單純的好奇心來問問題 問號開始的讀書
沒有篩選就全盤接受的人,權力和自己都一同敗壞。—塔木德
要擁有不單純的好奇心
偉大的發明家通常與一般人不同,他們會從很小的事情裡面產生好奇心。小孩與大人不同的地方也在於好奇心。好奇心最豐富的時期是最好的讀書時期。
失去好奇心會讓人不想讀書。小孩對讀書感到厭煩,是因為沒有好奇心的緣故。
會讀書=自主學習
很會讀書的秘訣在於自主的學習。自主學習的方法之一就是有好奇心。為了讀書,必須先產生好奇心。一旦有了好奇心,雖然沒有人指導,依舊會有慾望去研究事物。
儘管學習過程困難,有了研究的慾望,還是可以自主地學習。
在犯錯中培養思考能力,在疑問中開始學習
好奇心會讓人去思考。讀書會促進思考能力。即便是一樣的問題,不同的想法也會產生不同的答案。重點不在於短期之內提高考試成績,反而在不斷的犯錯過程中,培養出思考能力才更重要。
促進思考能力的方法就是不斷地懷疑。所有的學習是從疑問的發生開始,而疑問是從好奇心開始。小孩子有好奇心,想去知道所有的事情,他們常常會問為什麼。
人一出生對所有事都有好奇心:燈為何會亮?為什麼會有夜晚?風為什麼會吹?人為什麼有兩個眼睛、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像這樣的問題不斷地被提出。
所以孩童常常會向父母親提出問題。這時候如果罵孩子,他們就不再問問題,也不再對事物有好奇心。不斷提問和感到好奇是小孩的本能,要把這些當成自然的事,不要覺得很奇怪。
塔木德教導猶太人:「沒有篩選就全盤接受的人,權力和自己都一同敗壞。」猶太人以不斷的疑問來學習,並不追求明確的答案。他們不會因為書上有寫就全然接受。
當猶太人使用塔木德來討論的時候,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大多數人在問答的循環之間找到本質。他們不接受知識的現況,而是以繼續產生疑問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猶太人透過提問來學習,同時學會解決人生難題
相對來看我們,當人被問問題,就會斜眼看人,自覺不被信任,並且阻止別人發問。所以,人們不會有好奇心,也不容易產生創意。
所有的事物都隱藏著人們不知道的真理,只要找到一個就成功了。但在失去提問能力,直接接受的文化中,人們將不再思考。
疑問就是思考。疑問是透過口語具體呈現。猶太人透過提問來學習,同時學會了解決人生難題的能力。持續透過這種方式來學習,就沒有無法解決的問題。
猶太人教育的焦點在培養子女冒險的精神。父母透過與子女對話來誘發好奇心,並且讓好奇心表現出來。
猶太人不因孩子犯錯而處罰孩子,反而透過所犯的過錯來教育孩子。例如孩子不慎摔破杯子,猶太父母不會責罵孩子,反而問孩子為什麼杯子不是往天上去,而是往地上掉。
這是一個解釋萬有引力的好機會。所以周遭發生的一切事物都是教育孩子的材料。好奇心可以讓孩子思考,而透過提問更可以刺激孩子更高的讀書慾望,並且培養出自主學習的能力。
要有聰明的頭腦,就要持續運用好奇心和提問題。一個想法會帶出聯想的效果,思考能力可以用這種方式開發。
頭腦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可以用新的程式來開發的起始點。從小養成善用好奇心和提問的能力,用這樣的方式來促進思考的力量,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天才。
塔木德裡有一句話:「不單純的好奇心是神派遣給人的最佳引導者。」
猶太人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自幼就充滿好奇心。對所有人都認為理所當然的自然法則,愛因斯坦卻因好奇心的緣故,從裡面發現了相對論。
「人們可以精準量測世上一切事物嗎?」「重量不會隨地點、時間和溫度改變嗎?」他最終找到了解答。
所有的物體和事件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跟其他事物的存在有關,並且不是絕對的,乃是相對的存在。
「慢慢地、小心地把一公斤的磚塊放在人的頭上,這是可以承受的。但是人卻無法承受同樣重量的磚塊,從一米高的地方掉到頭上。更何況是從十米高的地方落下的磚塊。
磚塊的重量跟向下掉落的速度有關。」
愛因斯坦用數學的模型來表現這樣的關係E= MC2,這就是相對論的理論模型。愛因斯坦用超乎尋常的想像力來思考,因而發現震撼世界的相對論。
偉大的發現都從好奇心發生。想想看,多少次人們嘲笑子女看似荒唐的好奇心,如果帶著好奇心看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有可以學習的內容。有時候在人們的周遭環境中,有著比書本裡更值得學習的啟示與法則。
讀書的第一步是提出問題
猶太人有格言如此說:「好的問題勝過好的答案。」從理論開始的讀書當然會讓人沒有興趣,也不能在心裡面產生動機。
科學家的研究證明,無趣的碎念會讓人腦關閉。單向的講解和理論的介紹無法刺激腦部,但是我們大部分的讀書法都是這樣開始的。
然而,如果以提問的方式開始,卻會讓人腦醒過來,因為一旦有人提問,人們就會關注提問的人。沒有比提問更好的方法來讓人有學習的動機。與子女對話時,要盡量回答他們的問題,要展現親切的態度,並且導引他們提出更多的問題。
愚笨的問題是啟發創意的起點
在猶太人的學校中,競相舉手提問是普遍的現象。能夠提出問題就表示這個人專心在學習。透過提問可以掌握學習的本質和重點。以提問來進行課程,會使課程充滿樂趣。
如果一個班級有三十人,每人提出一個問題就會有三十種的思考方式。
這樣的學習其實就已經足夠了。這種提問的力量長久以來運用在猶太人的教育現場。
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提出。鼓勵提問和回答問題的文化應該也要在我們國家推廣。我們常常習慣在尋找一個標準答案,以至於不敢提出問題來,「不是正確的答案怎麼辦?」這樣的想法妨礙了人們提問。
英國知名數學家和哲學家懷德海(AlfredNorth Whitehead)曾說:「一個愚笨的問題是另一個新的發展的開始。」愚笨的問題反而是啟發創意的起點。
答案只有在持續提問中才找得到,而且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到答案。
這種問答方式如同猜謎語遊戲,也是猶太人經常使用的讀書方式。猜謎語也是一種問答的教育法。猶太父母熱愛在教育中使用猜謎的方式。
在猜謎語時候的緊張精神狀態,也會有刺激腦部的效果。猶太家庭經常用猜謎的方式對話。
舉一個猶太母親與孩子在猜謎語的例子:
「火災裡失去了所有的財產,還能倖存的是什麼?提示:無形、無色、無味。」
答案是什麼呢?就是「知識」。透過這種有趣的猜謎方式,自然而然就把讀書的重要性讓孩子知道了。
再舉另一個猜謎的例子:
「人的眼睛有白色和黑色的部分,但為什麼透過黑色的部分才能看見事物呢?」答案是因為人生唯有透過黑暗才能夠看到光明。雖然只是短短的問答,卻蘊含了祖先的深奧智慧與對人生的教誨。
我們的學習幾乎不會使用猜謎的方式,因為我們有一種偏見,認為讀書是安靜嚴肅的活動。按照課本的內容來學習,在時間上都已經來不及了,怎能透過猜謎語來妨礙讀書。
然而猜謎語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式。課程開始之前先來個猜謎的遊戲,有助於提升學習的氣氛,也能促進注意力集中。這是在家庭、學校、職場都可以常常使用的問答式讀書法
。
猜謎語要配合孩子的程度,提出合適的問題引發孩子學習興趣。猜謎語結合了問題和遊戲。玩猜謎語有助於提升字彙能力、聯想力以及想像力。
猶太小孩一開始懂得大人的語言,就開始猜謎遊戲。例如看見身體的某個部位,就可以指著這部位說:「這是什麼?」、「為什麼長這樣?」、「有什麼用處?」這是經典的問答方式。
孩子再大一點,就可以玩猜猜看的遊戲,例如「長的相反是什麼」?有時候會提出抽象的名詞來問問題,從簡單的開始,慢慢發展到抽象的問答。這種方式後來就變成問答式讀書法的起點。
透過猜謎語的遊戲,可以讓人快樂地學習言語和事物的正反、比較、猜想和抽象的概念。猜謎語以玩遊戲和問問題的方式來學習多元思考,是大人小孩皆宜的讀書法。
在小孩有了抽象思考能力和比較的概念之後,就可以玩「跨二十座山」和接龍遊戲。全家一起吃飯的時間就可以進行猜謎語遊戲,這是一個對學習很有幫助的起頭。
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去發想出謎語,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